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重要作用。根据统计局数据,1980年我国服务业对GDP贡献率19.2%,2018年为59.7%,增长了40.5个百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服务业规模扩张不再是最主要的目标,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成为服务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任务。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要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全球服务业发展趋势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出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产业新格局、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突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服务业发展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各行业、各领域的质量优势,形成一个完整、有序、高效的发展体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要城市群等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和重要支点,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需要树立行业发展标杆、强化区域发展特色,引导服务业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塑造中国服务品牌,推动培育服务业竞争力制高点;需要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进程,引进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重点突破、点面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突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改善民生的保障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生活福祉密切相关的部分服务供给质量仍然存在短板,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业对改善民生的保障能力,要下大力气补齐服务消费的短板,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和社会化服务的供给结构,打造中高端服务消费载体,不断丰富供给内容、提高供给品质;要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治理方式,增强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服务业领域创新高度活跃,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活力和韧劲的重要引擎。顺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构建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创新驱动战略在服务业各领域的落地生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创新应用为基础,发挥好数字化在提升劳动生产率、变革生产方式上的重要作用,推动服务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不断促进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发展,带动服务方式革新和服务内涵提升。顺应产业智能化发展、融合式发展趋势,推动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促进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渗透、协同创新,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特别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一方面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由有形产品提供者向“产品+服务”提供者转变;另一方面要支持平台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延伸。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理想模式,是产品成为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载体。

  突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更强,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问题依然存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强化服务业发展人才支撑,对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服务业从业能力将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进一步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保障用地需求,落实财税和价格政策,将有效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夏杰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