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市场与原料->市场运行->各省市运行
地方两会 | 聚焦纺织业蝶变升级,向“新”而行

  在传统纺织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纷纷在两会期间探讨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浙江绍兴、江苏泗阳等地的代表委员们围绕纺织业的绿色转型、智能化升级、文化赋能、市场拓展等议题建言献策,为传统产业的蝶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绍兴:

  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寻求产业升级答卷

  绍兴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其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备受关注。在119日—22日举行的绍兴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强调科技与文化在纺织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市柯桥区台谊会副会长马红光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但从目前看,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并非“一企之力”可以完成,而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马红光专注纺织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多年,深知新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上大有可为。她举例,自己所在企业曾携手科技企业开发智能验布机,实现了织物瑕疵的精准识别与实时检测。

  面对纺织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马红光建议,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尤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申报专利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支持首创产品应用,加快拓展场景应用。

  加速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绍兴市政协委员、民革绍兴市委会委员陈明军对此颇有感触。

  “近年来,绍兴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中仍存在人才培养与管理观念滞后、人才相关配套政策及管理机制不优、教育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迭代速度等问题,导致高层次人才难以直接满足现代产业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现实需求。”陈明军说。

  他建议,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如根据绍兴重点产业需求,校企合作增设紧缺专业,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让更多来自产业一线的卓越工程师、能工巧匠等参与人才培养,把企业创新共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议题。

  如果科技创新是驱动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那么文化力量则是增强纺织业软实力的坚实支撑。

  绍兴市人大代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院长崔桂新认为,绍兴2500余年城址不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当地应发挥产业、文化的综合优势,推进绍兴现代化纺织工业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可以加强对染技、丝绸、布艺等绍兴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商业开发,加强对植物染色等纺织非遗的传承及市场应用,探索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时尚产品。”崔桂新说。

  此外,从产品结构维度看,崔桂新谈及,要从需求出发,加快纺织行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结合,拓宽产业场景和市场边界,同时把握需求变化,开发健康舒适、生态环保、安全防护等个性化纺织产品。

  江苏:

  科技创新,跨境出海,找到发展新路径

  118日,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江苏省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从科技自主创新到中小企业发展……委员们讲述了在基层一线、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鲜活故事,共话民生热点,传递信心力量。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赛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家伶讲述了民营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故事。

  朱家伶说,近年家纺行业的发展增速、利润率出现下降情况。“但我们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来刺激消费,引领产业投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他介绍,在2024年初,投资25亿元新建“叠石桥国际纺织时尚广场”,依托这一“省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平台项目”,推进招引百家头部家纺企业、扶持百家创新家纺企业、培养百名高端家纺人才。未来依托该项目,我们将以高端家纺产品为核心,推动家纺产业高质量竞争,力争5年内实现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提升20%,产业利润率上升2个百分点。

  今年还将规划建设一座超过30万平米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航空、航海、陆运、跨境仓的整合,引导传统家纺企业改变商业模式,帮助中小家纺企业抱团出海。同时,在跨境电商贸易的专项政策支持下,奠定产业集群内跨境贸易长期发展的基础,预计在5年内实现跨境贸易额30%的增长。

  泗阳:

  引强聚链,以“数”赋能,

  做大做强高端纺织“首位产业”

  近期召开的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由张弛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引强聚链,以‘数’赋能,做大做强高端纺织‘首位产业’的议案”。这一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泗阳县在巩固传统纺织产业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有力的关键一步。

  高端纺织产业,是泗阳主导产业之一。泗阳高端纺织产业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品涵盖了纱线、坯布、染色布、印花布、涂层布、绢丝、丝绸面料、家纺面料、服装辅料、针织服装、羽绒服、衬衫、鞋帽等各类产品,构建了“机械装备—聚酯—纺丝()—加弹—织造—染整—服装(家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3年,泗阳县高端纺织产业实现规上企业产值约250亿元,同比增长17.83%

  为了实现做大做强高端纺织“首位产业”目标,泗阳县将全力以赴扩总量、提质量,持之以恒抓转型、促提升,在补齐产业链中找项目、在延伸产业链中求突破、在建强产业链中谋增长,切实推动高端纺织产业更强大、链条更强韧、企业更强健。

  以实干精神,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引建:重点项目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泗阳县将牢牢把握增量政策窗口期,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提效年”活动,秉持“龙头企业牵引全链优化、‘链主企业’带动全链受益”的理念,沿着传统纺织产业与新型纺织材料两条发展路径,不断优化招商图谱。同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综合运用用工用电保障、金融支持等要素保障措施,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重点项目快速开工、高效投产、尽早见效,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勇闯劲头,全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与叠加效应,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时尚引领与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勇当创新主体,紧密围绕纺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积极研发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从面料生产向材料研发升级,从单纯生产向时尚设计、品牌创意拓展延伸,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擦亮“新兴纺都”这张闪亮名片。

  以服务姿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泗阳县将始终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出台优惠的政策措施、引进优质的项目资源、打造专业的服务队伍,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成为泗阳营商环境的显著特征与响亮招牌。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为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高效解决企业审批“一件事”,让泗阳成为吸引优质项目与高端资源的投资热土。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