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招一:员工异常行为要追溯
员工异常行为有很多,在这次紧急插单任务中出现的因新员工问题生产了大批不良品问题,追溯起来有几下几种原因:
1. 刚加入班组的时候:是否通过一些方法帮助新员工消除陌生感,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 刚上岗的时候:是否根据新员工的能力来分配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为其指定了师傅来帮带?
3. 生产过程中:班组长对新员工是否有更多关注,不规范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妥当?
其实,紧急插单暴露出来的是员工异常处理能力方面不足,没有做到因人因事而异。当员工违规时,要尊重员工的客观差异,和能力高低来,不能一味批评和追究责任。
在主题班会上,小刘让班组成员对这次事故进行分析和讨论。有的组员说:“这次紧急插单的任务之前小黄也没接触过,他的指标和我们一样多确实不合理。”也有组员说:“我看小黄也没师傅,不如我平时带带他吧。”小刘也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那天我也疏忽了,没关注小黄的生产任务,要是早点发现他做错了,就不会造成他那批都有问题。”
狠招二:标准化作业这样推行
然而,对班组内的老毛病,屡屡不按作业指导书操作这个几乎“人人都存在”的问题,大家陷入了沉默。这时,刚参加了一线生产培训的老员工老王发表意见说:“大家一直对标准化有消极的冷落和应付心态,是因为误认为标准化作业规程太理论、太简单、无实效,对工作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直到这次因为想当然地忽略了一个小步骤,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品事故。要是我们事先就知道这个小步骤有多重要,为什么一定要做首件检查,理解背后的逻辑,真心认可了这些必要操作,就不会想当然地觉得没必要。”
老王的一席话让小刘豁然开朗,之前他解释标准化作业或者管理标准就是简单的发放资料进行说教,并没有解释操作原因和具体内容,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时候甚至自己也搞不清。将心比心,将组员看做是“伙伴”,平等耐心地为做事的人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不仅让员工心服口服,更能让组员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营造更强的参与感也可以改变标准化作业推行困难的问题。比如,作业标准的修改和完善让基层员工更多的参与讨论,这种参与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出员工的智慧,也会增强对员工的认可、激励。当员工参与到标准制定过程中,员工倾向于找到标准合理的地方;当员工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就会倾向于找出标准不合理的地方。特别对于年轻的员工来说,参与感会让他感到尊重而更愿意遵守规则。
狠招三:利用好班前会
在新一天的班前会上,小刘一改之前只宣布任务的工作方式,点名表扬了昨天在会议中提出建议的员工,简单回顾昨天的工作并布置本日工作任务。除了强调要求外,还将自己总结的一些更契合要求的操作方法分享给了大家,新的标准化操作就在这些分享直接经验中悄然产生。15分钟后,小刘的组员们热情满满,斗志昂扬地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说是新任班组长快速上任的三大狠招,其实狠在摒弃惯性思维并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工作中多考虑做事和做人的人性化思维。
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