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人才->技能培训
粗纱创新技术大盘点

    目前,随着我国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都在通过对普通环锭细纱机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不断开发出新型纱线,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一些企业不断尝试拓展新型纱线的开发范围,通过对粗纱机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在粗纱机上使用创新技术,从而在粗纱机上开发出纱线新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新型纺纱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创新应用案例
    一些企业将普通环锭细纱机的纺纱新技术创新性地移植到粗纱机上,从而开发出了具有特殊风格的新型纱线,比如赛络纺技术、包芯纱技术、介入纺技术、竹节纱技术等等,都有企业在粗纱机尝试使用,并均取得了成功。
    1.1 赛络纺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应用
    赛络纺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应用时,是将两根粗纱保持一定的间距喂入到细纱机牵伸系统,经细纱机牵伸后由前罗拉输出两根单纱须条,一起并合加捻成类似股线结构单纱的一种纺纱技术。近来有些企业将这一技术移植到粗纱机上,将两根条子或一根条子和一根粗纱保持一定的间距喂入到粗纱机牵伸系统,经粗纱机牵伸后输出两根须条,一起加捻而生产出具有特殊结构的粗纱,然后在经细纱机牵伸,生产出特殊风格的纱线。
    1.1.1 赛络粗纱色纱
    用普通环锭纺技术生产色纺纱时,不同颜色的原料一般都是在清花进行盘混或在并条进行条混,要求在纤维层面上要混和均匀,为达到必要的混和均匀度,一般还要使用三道并条进行混和。但当前有些企业反其道而行之,将不同颜色的纤维在粗纱上用赛络纺技术进行混和,由于纤维混和不够充分,在粗纱中不同颜色的纤维呈束纤维状态,经细纱牵伸后纱线色彩仍保持将强的立体感,风格独特。
    技术要点:
    (1)粗纱机导条架增加分条器,减小喂入棉条筒的直径(改造末并并条机的圈条机构,减小圈条直径,换用直径较小的条筒),改变棉条筒排列方式,保证粗纱每个锭位可以喂入两根条子。
    (2)粗纱机的喇叭口由单眼改为双眼,以便两根条子同时喂入而不发生重叠、跑偏等问题。
    (3)两根条子的定量差异不要过大。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两种原料混和比例差异不大的品种使用。
    1.1.2 流光溢彩纱
    如果两种原料混和比例差异较大,用两根条子同时喂入粗纱牵伸区,经牵伸后前罗拉输出的须条由于粗细差异较大,两根须条形成的加捻三角区就会由于承受的张力不一致而呈现出不等腰三角形的形态,造成两根须条会形成包覆或包缠状态,容易导致色彩在纱线上分布不匀。为此,有些企业采取将混比较小的纤维先纺成粗纱,然后采用粗纱与条子同时喂入粗纱机的方法进行生产,见图1。流光溢彩纱富有层次变化,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朦胧效果,见图2。
    技术要点:
    (1)在粗纱导条架上加装一定数量的(个数根据粗纱机锭数确定)细纱用粗纱吊锭。
    (2)将粗纱机德喇叭口由单孔喇叭口改为大小孔双孔喇叭口,粗纱、条子分别经小口和大口喂入粗纱机牵伸机构。
     1.1.3 仿麻纱
    麻纤维纱线由于纤维比较刚硬,布面风格粗犷、挺括,做外衣深受时尚人士喜爱,但也正是由于麻纤维比较刚硬,抱合力较差,贴身穿着会造成皮肤的刺痒感,而且弹力差,容易褪色。如何生产出既能使布面拥有麻纤维的布面风格,又具有贴身穿着时具有良好舒适性的纱线,一直是纺纱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
    目前已有企业利用粗纱创新技术成功开发出仿麻纱,仿麻纱在粗纱上的生产方法与流光溢彩纱基本相同,但喂入的粗纱条具有特殊的特点,为保证布面出现咖啡色节点的麻布效果,仿麻纱在粗纱机上喂入的粗纱条中混用了一定比例(根据不同的麻布风格要求来确定具体比例)的红咖啡色精梳落棉,由于精梳落棉中大部分纤维的长度只有10~16mm,在牵伸过程中因不易被有效控制而形成浮游纤维,从而成束变速,因此纺成的纱线上会有较多的小竹节,因而织成布面具有仿麻颗粒效果,且随着精梳落棉配用量的增加,仿麻颗粒在布面的分布状态不断加密,层次感增强。
    技术要点:
    (1)布面的仿麻效果、仿麻颗粒的分布情况(麻点颗粒大小、分布密度等)与精梳落棉的比例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纱线号数、粗细纱牵伸倍数、罗拉隔距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仿麻纱应根据客户的布面风格要求合理选用精梳落棉的配用比例,优化粗细纱牵伸工艺配置,确保布面风格符合客户要求。
    (2)仿麻纱的生产,对仿麻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均匀度有较高的要求,否则会严重影响布面质量,甚至会造成疵布。因此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要确保精梳落棉在须条中的分布状态合理。
    (3)络筒清纱器的参数要进行优选,既要保留需要的仿麻颗粒,又要清除掉较大的或分布过密的仿麻颗粒和纱疵。
    1.2 包芯纱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创新应用
    不同的纤维混纺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替升纱线的服用性能。比如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吸湿性能好,适于贴身穿着,但易褶皱、尺寸稳定性较差,而涤纶纤维抗皱性和保形性能良好,但吸湿性能较差,因此如果用涤纶纤维外包棉纤维的混纺纱做成贴身衣物,必将能够将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各自优势发挥到极致,但是用常规的混纺方法,两种纤维会在纱线的截面中较为均匀地分布,无法形成比较完美的包覆结构,织物外层的纤维既有棉纤维,也有涤纶纤维,吸湿性能和舒适性会大打折扣,而若在细纱上用包芯纱技术生产,芯纤维只能用涤纶长丝,无法使用涤纶短线。为此,有企业在粗纱上利用包芯纱技术生产出了粗纱包芯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生产方法是将涤纶纤维条和棉纤维条同时通过不同口径的双口喇叭口、集棉器和集束器喂入粗纱机牵伸系统,两根须条经粗纱机牵伸后,在特制托棉板的作用下通过粗纱加捻原理,在托棉板上将涤纶须条包裹进棉须条中,然后在通过细纱机牵伸,生产出满足织造要求的棉包涤纱线,见图3技术要点:
    (1)喂入同一锭子的棉条与涤纤维条的定量要有足够的差异量,以保证棉纤维对涤纤维的完全包覆,不允许出现涤纤维露在粗纱表面的现象。
    (2)由于棉纤维条与涤纤维条的定量差异较大,对皮辊的握持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皮辊必须要有足够的握持力。特别是皮辊使用一定的时间后,握持须条的位置会出现凹心,而且同一皮辊上的两个凹心大小不同,因此皮辊在使用中要做好方向标记,严防随意倒头。
    (3)托棉板对包覆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日常生产中要随时检查托棉板的高低位置、倾斜角度等,发现包裹不良的粗纱要立即调节托棉板,并将不良粗纱进行处理。
    1.3 介入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创新应用
    介入纺纱是在同一根纱线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其中一种原料按照规定的频率、长度和比例介入到并线中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其纺纱原理是将需要介入纱线的粗纱条经细纱机牵伸后,与从前罗拉钳口后面喂入的两根单纱同时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一起加捻成纱线,由于其结构特殊,立体感很强,可以做出色织、印染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介入纺纱线结构示意图见图4,生产过程图见图5。
    有企业采用介入原理,在生产粗纱的过程中,在锭翼上方增加饰纱,经导纱器引向假捻器处,在假捻器部位使饰纱与前罗拉输出的粗纱条捻合在一起(见图6),在经细纱牵伸生产成隆纹纱,其织物布面呈现“隆纹状花纹”。
    1.4 竹节纱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创新应用
    竹节纱是目前我国花式纱中种类最多的一种,由于竹节纱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使布面风格别致,立体感较强,而且可以设计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各种不同的规格,深受市场青睐。环锭纺竹节纱是在普通细纱机上加装竹节纱装置,使细纱机的中后罗拉或突前罗拉然变速,从而改变正常的牵伸倍数,造成纱线的粗细按设计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而生产出来的特色纱线。
    运用这一原理,在粗纱机上安装竹节纱装置,即可生产出粗纱竹节纱。应用数字伺服驱动技术控制竹节纱的节长、节距和节粗,可生产出有规律、无规律、节上带节、比例模糊、随机模糊、多层次模糊、随机取值等各种规格的粗纱竹节纱。
    2 利用粗纱机开发新型纱线对粗纱机的要求
    新型纱线一般都具有“小批量、多品种、交期短、需要快速反应”的特点,因此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在机品种多、交期紧、工艺调整频繁、翻改工作量大,生产环境要求差异大、产品下机量要求精准等问题。
    在粗纱机上生产新型纱线,一般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产品的可纺性相对常规品种较差,一般生活都比较难做,因此对粗纱机的运转稳定性和控制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
    (1)品种翻改要省时省力,尽量少更换工艺牙轮、皮带轮等,以提高翻改效率。
    (2)机台运行状态要稳定,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如生产不同纤维品种时,由于纤维性能的变化而造成粗纱张力产生较大的变化,此时粗纱机应具有自我调整和自适应能力。
    (3)设备的维修保养要方便,省时省力,故障率低。出现故障后最好有提示功能和记录功能,以便快速查询故障原因,快速解决问题,实现傻瓜式维护管理。
    (4)纺纱工艺参数(如张力参数、成型参数等)可以实现数字化输入和在线调整,以适应快速试纺、快速确定适宜工艺参数的要求,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
    (5)操作系统最好可以存储成熟的工艺方案,以方便开发新品种时参考或老品种再次上机时快速调用。
    (6)锭翼速度可以分段设置,以满足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生产长度时,锭翼速度可以自由设定的需求。
    (7)要具有精确定长落纱的功能,以适应小批量和下机产量需精确控制的要求。
    (8)要具有适位停车、自动拉断头等功能,以减轻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操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因此,在粗纱机上生产新型纱线,最好使用多电机变频控制的新型粗纱机。但目前我国很多棉纺企业还在使用老式铁炮粗纱机,这就给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多困难,特别是使用老式铁炮粗纱机的企业要在粗纱机上开发生产新型纱线,最好首先对粗纱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老式铁炮粗纱机改造成多电机智能化无铁炮粗纱机。
    目前对老式铁炮粗纱机进行升级改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华孚集团、百隆集团通过与江苏中晖纺机合作,对老式粗纱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后,很好地适应了色纺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不但赋予了铁炮粗纱机新生命,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还利用改造粗纱机更好地应对了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的开发任务,在粗纱机上不断开发出新型纱线,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利用粗纱机的创新技术开发纱线新品种,是我国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一个方向。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企业通过大胆探索,利用粗纱机开发出更多的纱线新品种,为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