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河北省最大的纺织企业——河北宁纺集团,召开了一场关于退浆精炼生物复合酶制剂及染前处理工艺的技术成果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布了最新研制的纺织用生物复合酶制剂。
“无论是博导,还是研究生,只要进了印染车间,他们就跟普通工人没有区别。”高忠强在纺织行业干了半辈子,是原天纺集团老员工,现任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驻津办事处经理。
几年前,高忠强结识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生所)研究员宋诙的科研团队,并了解到他们研发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对纺织企业现行的冷堆和长车前处理工艺均适用,合作也由此展开。 宋诙告诉记者:“该酶制剂专用于纺织品退浆精炼的染前处理步骤,替代传统碱处理工艺,将推动我国纺织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工艺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新工艺转型升级。”
通过与天津天纺集团、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宋诙团队用三年时间研发出多种性质优良的纺织用生物酶制剂及其生产工艺,包括淀粉酶、碱性果胶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
宋诙从专业角度解释道,用于棉织物退浆精炼的复合生物酶制剂不仅能高效地分解淀粉及pva(聚乙烯醇)浆料,还可高效专一地作用于棉纤维外层结构的果胶层,松动甚至去除棉籽壳且不损伤棉纤维。传统的染前处理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精炼、漂白和丝光五个步骤,应用宋诙团队研发的复合酶制剂可以将退浆和精炼合并成一步完成,提高了前处理的效率。 其中,应用该复合生物酶制剂进行的纺织酶法前处理工艺在低温下进行,酶法长车工艺的处理温度是50℃~55℃,酶法冷堆工艺的处理温度25℃~35℃,各自节约蒸汽50%和25%;酶法冷堆工艺相对于碱法工艺还减少了一段履带传动的水洗工序,可节省电量40%。
更为重要的是,酶法退浆精炼后的废水中不含烧碱,无需酸中和,可节约大量水资源及酸性试剂。因此,酶法冷堆的前处理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用水50%。
由于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替代传统工艺中的烧碱退浆和烧碱精炼过程,酶法前处理工艺总体上可减少40%的烧碱用量,对于化学精炼剂可实现完全替代,因此,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可显著缓解纺织企业废水处理压力。
宋诙团队研发的复合生物酶制剂还可减少纤维损坏、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天津天纺集团项目总工介绍,在天纺集团的酶法前处理工艺应用中,12000米纯棉棉布和11000米芳纶热波卡布的酶法前处理与传统碱法工艺比较,可分别降低成本30%和70%。
(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