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中,它是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它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地位,用中华国粹来形容敦煌文化艺术再恰当不过。这些经典的装饰纹样可以让人们了解敦煌图案,并探讨其在家用纺织品领域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可能性。敦煌国际家纺布艺研究所所长李波表示:“我一直怀揣‘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民族品牌产品’的理想。近几年来也一直关注民族文化的挖掘和运用,我们将敦煌图案艺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南通地区家纺产业背景优势及敦煌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文化与艺术的元素,整合东西部资源,开发具有敦煌文化艺术特色的家纺、布艺和旅游产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合力打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际家纺品牌。”
联合企业专注敦煌
敦煌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分“研究所”独立研发、与企业联合研发、委托研发三种形式。李波介绍道:“研究所以敦煌产品设计研发为主线,将研发设计与家纺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密切结合,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密切结合,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密切结合,实现了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项目与课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与融合,为加快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与支撑作用。依托‘研究所’平台,我们与甘肃省服装协会、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政府、南通家纺行业协会和南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蓝丝羽家纺等相关企业结成敦煌系列产品开发的产学研联盟,目前设计出的许多优秀家纺作品都已在企业的产品中呈现,像是与蓝丝羽家纺合作的蓝丝羽敦煌家纺研发中心推出的以初唐光顶444窟、初唐光顶217窟、晚唐藻井159窟、三兔藻井407窟为灵感的敦煌家纺系列等。”
据悉,国务院提出的“东西部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部署,让蓝丝羽家纺与南通纺院有志于填补这一空白而一拍即合。双方抓住机遇,将产学研三者相结合,以蓝丝羽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为主要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为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家纺产业开创出更为广阔的天地。李波表示:“在组织学院教师深入敦煌采风时,他们发现,到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成立了敦煌学研究机构,对敦煌壁画、雕塑、佛教文化、医学、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将敦煌的文化艺术开发成产品还是空白。而蓝丝羽敦煌家纺产品研发中心组织机构的确立是校企合力打造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家纺品牌,让敦煌艺术走进大众生活的新起点。”
传统国粹灵感源泉
敦煌石窟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一部分,是由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体艺术。除敦煌石窟艺术外,还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绢画、麻布画、纸画、写本以及敦煌地区的其他文物艺术品,如古墓壁画、画像砖、汉简书法等。从敦煌壁画和彩塑上撷取的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是中国历代织造、印染工艺的重要历史资料,更是家纺设计师们取之不竭的设计灵感来源。
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儒、道、释(佛)三足鼎立,反映到艺术领域就是儒家之宫廷画、道家之文人画、佛家之宗教壁画。而在所有的传统宗教壁画中,敦煌壁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和最为经典的代表。敦煌壁画虽然在敦煌石窟中对建筑只起一个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对雕塑起一个补充和陪衬的作用,但敦煌壁画却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巨大,数量最多,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为丰富,有“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之美誉,不管是运用精致的雕塑为设计灵感还是用壁画、石窟别致的造型为设计元素都可以十分出彩,宣扬中国国粹文化艺术。
传承出新受到肯定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艺术的宝库,代表着古老国粹精华艺术,李波介绍道:”敦煌系列家纺品意义非凡,其中一款以晚唐藻井159窟为灵感的家纺品受到大众的肯定,该款床品以汲取晚唐藻井159窟的元素作为花瓶的主体装饰图案,并结合装饰画元素在画稿的底部配以条纹构成整个设计稿的主体部分,以素雅的肉红色为主色调,配以浅蓝色、鸭蛋青色、橙色等共8套系色彩构成,装饰的陶罐与花卉、散落的装饰花卉呈现出由下而上渐渐稀疏的形态,底纹则采用装饰陶罐与精致的花卉纹样为装饰,被面顶部再用淡雅的条纹和藻井图案呼应整个设计。以初唐光顶444窟为灵感设计的产品的色彩则浓重一些,我们归纳总结出初唐光顶444窟的纹样精髓,结合敦煌飞天壁画中彩带飞舞的场景,创作出以墨迹喷溅和藻井相互融合的灵动画面,套系整个色彩选用高贵的紫红色,搭配斑斓的蓝色、绿色、枚红色等明艳的颜色,赋予古老文化年轻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纺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