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纺纱织造->织造技术->牛仔布
牛仔面料的发展历程及开发趋势分析

一、牛仔服装及面料发展历程
  在多个第一条牛仔裤面世的版本中,普遍认为是欧洲移民在美国发明的。时间比较靠前的一个版本是,1853年一名叫施特劳斯的法国移民,在旧金山淘金潮中,利用积压的帆布,制作成短直裆、直裤腿,通过缩水后能紧紧包住臀部的帆布裤,受到了矿工和牛仔的欢迎。之后几年的发展,施特劳斯创立了利惠公司,并逐渐将面料改为被称为丹宁布的靛蓝色斜纹粗布。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有人用几颗铜钉,把前后口袋钉在裤子上,至此,牛仔裤的基本样式就定型下来。并一直在低腰身、兜屁股、铜钉铜扣、桔红线、直裤管、保证褪色的“501”型双X蓝丹宁布齐腰工作裤的基础上流行和发展。但是牛仔裤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只在美国西部或西南部的工人、农民中流行,难登大雅之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蓝丹宁面料属于战略物资,只有与战争有关的工人才能配给。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了拉链牛仔裤,这期间电影《伊甸园之东》、《无故造反》的主演詹姆斯•迪安和《野种》的主演马龙•白兰度两人一炮走红成了美国年青人崇拜的偶像。他们在影片中扮演的人物,下身都穿着后面右方口袋上绣着白色“利惠”商标小红旗的牛仔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时美国青年最崇拜的偶像,作了牛仔裤的形象代言人,一时间牛仔裤成了青年一代竞相追逐的时尚。到了60年代,嬉皮士、反战运动分子、“左派”分子穿上牛仔裤以突出个性。70年代会计师、教授、经理层等中产阶层也有人穿上牛仔裤。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美国200年国庆时,华盛顿史密逊国家博物馆把一条“501”型牛仔裤作为美国历史文物永久收藏。70年代中期出现了水洗牛仔裤、末期推出了水洗石磨新工艺。80年代中期出现了水洗、化学洗新工艺。90年代出现了酶处理、酶处理和石磨相结合的工艺,同时这个时期出现了弹力牛仔。
  进入21世纪后牛仔面料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原料、新的后整工艺,更加丰富了牛仔服装,使牛仔服装更加时装化,使得牛仔服装让人觉得蕴藏着自由的随意性、充满了魅力的时尚感,随时带着久违朋友般的亲和力。加上很多政要、年轻的创业偶像在一些非常正式场合穿着牛仔服装,模糊了身份和财富拥有的界限。随着70后、80后一代逐渐在经济上独立起来,牛仔服装的层出不穷的多种变化,满足了他们崇尚自我、追求个性化、更加时尚的性格。
二、原料多元化的发展和趋势
  我国牛仔面料的生产虽起步晚但起步高,大部分使用气流纺纱、自动络筒、球经染色、基本用无梭织机织造,同时拥有重型预缩后整理机等较先进的设备,从而为牛仔面料开发、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原纱方面配棉3—3.5级,不混入25mm以下的精落棉、下脚棉,拈系数经向≥450,纬向≥400。以保证成品水洗、石磨等后整后的效果。一般选用气流纺纱,因为气纺纱的结构是外松内紧,且条干均匀, 做染色等工艺时,吸色效果很好,染色后布面平整、色泽鲜艳反光均匀。随着纺纱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在气流纺纱单强均在12cn以上,cv值在10%以下,为牛仔面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竹节牛仔面料是使用预先设计的与基纱比粗度不同、有规律或随机的不同长度和节距的竹节纱,在经向或纬向或经纬双向都配有竹节纱,可采用全竹节纱也可按一定比例的平纱、竹节纱排列,生产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竹节牛仔布,经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后整,形成或朦胧或清晰的条格状风格牛仔装,受到消费个性化需求群体的欢迎。 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或使用经纱异支配以纬向弹力,使得布面出现有条状的凹凸感,显现较强的立体效果;或使用经纱异支配以纬向弹力加竹节,获得更加明显的布面条干不匀并且错乱无规律的竹节条纹风格,同时显出柔和的云纹效果。
  弹力牛仔面料是在纬向、经向或经纬两向加入弹力纤维(如氨纶包覆纱、PBT、T400等),使牛仔装既贴身、舒适又运动自如。弹性伸度一般在20%~40%,其大小与织物组织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织物经纬向紧度愈小,则弹性愈大。经向紧度一定的情况下,纬向弹力纱的紧度愈大,则弹性愈小,纬向紧度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丧失弹性的情况。由于弹力牛仔成品面料存在纬向缩水率过大的问题(一般在10%以上,有的甚至20%以上),布幅不稳定给服装生产带来很大不便,所以在产品设计时一般取20%~30%,让织物保持一定经纬向紧度,在预缩整理时适当加大张力,使布幅有较大的收缩,从而获得成品布纬向较低的剩余缩水率。还可以在弹力牛仔面料经预缩整理后,再进行热定型,这样可获得较均匀一致的布幅和较稳定的、较低的纬向缩水率。
  含氨纶的弹力面料穿着舒服,伸展自如,深受市场欢迎。同时,利用不含氨纶而具有弹性的弹性丝如杜邦研发的T-400 等织成的面料不仅弹力轻松、舒适、持久;而且面料柔软、挺括悬垂,抗皱性好,手感滑爽。
  纯棉自然弹力牛仔面料加工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般选用100%纯棉纱,环锭纺、气流纺均可,不用包覆弹力氨纶;不改变现有纱线结构和织造技术,按一定规律排布筘齿;水洗前按规定时间堆置;采用松式丝光,控制好丝光液碱的浓度,加工过程中不能在幅宽方向拉伸,使织物纬向一直保持松弛状态。通过松式丝光过程中收缩织物幅度而产生弹力,其弹性收缩率在10%左右。采用这种工艺方法时,织物组织结构和纬纱都对弹力有一定影响,一般平纹比斜纹弹性好,纬纱拈度高、纬密大,这是因为在染色等后整理过程中织物收缩率大,所以织物自然弹性增加。
  以前环锭纺的粗支纱纺纱长度短、生产效率低、结头多,不适应牛仔面料生产的要求。随着环锭纺纱高速、大卷装、细络联、无结纱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牛仔面料的用纱被气流纱垄断的局面正在悄悄改变,由于在手感、悬垂性、撕裂强度等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由于人们心理上的回归自然,追求原始开发的牛仔风格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环锭纱牛仔服装经过磨洗加工后,表面会呈现出朦胧的竹节状风格,正符合当今牛仔装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牛仔面料的开发有了广阔的空间。长久以来纯棉牛仔面料,一直是牛仔服装独树一帜的当家面料,发展的脚步使纯棉牛仔面料,通过优选染色工艺和创新设计理念,颜色更深、纹路更清晰、露白更明显、风格更粗犷。有的还利用涤纶纤维亮度高、光泽好且彩艳、悬垂性好且舒爽快干的特点,将其与纯棉交织,突破了牛仔布色彩单调,布面风格沉闷,使牛仔面料家族添进了新的元素。有的还使用粘胶与棉的混纺或交织,综合二者的特性,使得面料手感柔软又不失挺括,穿着飘逸、舒适。有的还结合了粘胶、涤纶、棉三种纤维制成柔中有刚,纹路清晰的面料。
  随着科技进步、功能纤维的开发,采取混纺或交织等方法,如应用莫代尔、粘胶、竹纤维、竹炭纤维、羊毛、圣麻、T400、Coolmax 等生产出各种不同风格的牛仔面料。极大地丰富了牛仔面料。近年来生物质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和流行,打破了棉、丝、麻、化纤的界限,以多种原料混纺、并纱、交织等方法,获得手感柔软、色彩丰富、悬垂性好的面料。
  Tencel纤维有真丝的光泽,手感比真丝柔软,纤维强度高,织物尺寸稳定且吸湿性好,是同时兼具丝绸般的光泽和飘逸感、棉的吸湿性以及手感和悬垂性、涤的高强力、羊毛的保暖性的新型再生纤维。Modal纤维是将天然纤维豪华质感与合成纤维的实用性合二为一。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而且其吸水、透气性能都优于棉,具有较高的上染率,织物颜色明亮而饱满。竹纤维有丝绒感的滑爽柔韧,其吸湿性、放湿性、透气性居各类纤维之首,同时兼具抑菌抗菌,抗紫外线的功能。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T400作为纬纱直接织入牛仔面料,使得面料耐磨性能大大增加,同时可以承受漂白后整。颜色为金色及银色的特达(Tactel)纱线织入牛仔面料,产生多种视觉效果以及双色效应,这类面料闪亮但没有刺眼的贼光,发出柔和雅致的亮光。
三、面料设计和加工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近年来,牛仔面料设计十分强调立体感和层次感,引入了做旧和复合、毛边、烫钻、胶浆印、镭射等等变化多样的后整理加工手段,使新一代牛仔布更具独特魅力。一直以粗犷、洒脱、舒适、耐穿风格受到青睐的牛仔,其面料已由过去的单一的蓝经白纬发展为流行的双面异色、彩色、提花、皱纹、扎染、印花、竹节等多种不同风格。涂层处理也为牛仔布增添了不少时尚元素。
牛仔服装追求色彩多样化的趋势,打破牛仔面料一直以来主宰牛仔布色调的靛青色系。随着季节变化或流行淡一点,像经漂白的蓝;或流行深一点,深到几近黑色。除了在色系内变化之外,还新增了青绿、玫瑰粉红、褐色、红色以及金色等色调。为适应市场个性化的需求,通过靛蓝套染硫化黑、靛蓝套染硫化草绿、硫化黑绿、硫化蓝等等,同时还有溴靛蓝(市场俗称翠蓝)牛仔布和硫化黑牛仔布,以及采用硫化染料拼色的咖啡、翠绿、灰色、卡其、硫化蓝牛仔布,还有少量的以纳夫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的大红、桃红、妃色牛仔面料等,大大丰富了牛仔面料的色泽、色光变化。
  后整方面特别在水洗上,牛仔面料通过各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十多种不同的诸如普洗、石洗、酵素洗、砂洗、化学洗、漂洗、破坏洗、雪花洗、猫须、喷砂、喷马骝、碧纹洗等十多种后整方法。在发展中,同时在只有靛蓝、黑色等传统色里,添进了新的色系,丰富了牛仔面料的色彩。并逐渐引进了闪亮元素和弹力牛仔面料。
  有的厂家还采用纯手工的手抓、猫须、褶皱、磨石加工,使得牛仔面料有渐次不规则磨痕效果,呈现出古旧感,避免了机械、呆滞,提供了一种不可复制、自然美。有的采用多孔轻质、玻璃质酸性火山喷出岩的天然乳石,其质轻、强度高、耐酸碱、耐腐蚀、无污染、无放射性,加工使用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酵素液,使得牛仔面料久穿不起极光,持久滑爽,不缩水变形。
由于牛仔服装更加崇尚柔软贴身又不紧绷,牛仔布就向轻薄柔软型发展,同时增加了较强的弹性,这主要得益于织物织法构造及染整处理的进步。石洗技术被砂洗、瓷球洗技术所取代,获得不同效果的同时,牛仔布变得特别柔软舒适。在实际中将面料设计与市场信息、流行信息紧密结合起来,让市场来引导设计,让设计服务于市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里的图形库,利用现有图形进行各种重组设计出新的图形,推出图形更加丰富的新牛仔面料。
  目前牛仔面料开发方面有两大潮流,一派认为牛仔面料技术发展太快走得太远,现代气息和痕迹太重,有必要回归,找回原汁原味的牛仔布。强调自然回归原始,追求纯棉主义、原色主张,甚至手工制作。一派认为应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在牛仔面料上改善功能,跟上时尚,满足人们求新求变求特的需求。在后整技术上出现了风暴牛仔技术、纯棉自然弹牛仔技术、强韧棉牛仔整理技术、纳米功能涂层牛仔整理技术、调温牛仔技术、激光雕影技术等等。
  此外因为机织牛仔面料手感发硬,尽管加入了弹力纤维,还是稍嫌弹力不够,延伸性差。于是开发出了弹性、回复性、延伸性均优良、纹路清晰的针织牛仔面料,其穿着更舒适,符合了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始终是由流行潮流来引导的,服装设计师把准潮流的脉搏,设计出服装,来引导消费者。同样面料设计师设计出风格缤纷万千、多姿多彩的面料,来引导服装设计师。牛仔面料决定着服装的款式变化,而服装的流行对面料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反过来促进面料的更新换代.(06)

摘自:中国棉纺织信息网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