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纺纱织造->纺织知识->其他
纱线造成布面横档的分析与控制

  造成布面横档的原因有很多,原料选配、纺纱、织造及染整等过程都可能造成织物横档。如在原料选配方面,当使用色泽、成熟度、细度、白度、残硫量等指标不同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纱线混织到同一块面料上时,就有可能产生布面横档;在织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喂纱张力不一致、排纱次序错误、用错纱支、不同厂家的纱线混织、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纱线混织、?针脚磨损、织针三角磨损、沉降片磨损、沉降片三角磨损、织物牵拉力不规则、针筒于针盘不同心等问题,也可能造成织物横档;在染整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染料配伍不当、染色工艺不合理、压浆压力不一致、烘箱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有差异、染色机运行速度不稳定、染色过程中胚布有褶皱、染料选择不当、染色前胚布上的回潮率不均匀等问题,也会因染色不匀而使布面产生横档。因此,当纺纱企业拿到客户投诉的横档布样时,首先要初步判断布面横档产生的原因与本公司纱线相关的可能性。如果确认布面产生横档的原因与本公司纱线无关,就要拿出确切的证据,向客户解释清楚,免受“不白之冤”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果经分析和验证布面横档的确是由于本公司纱线原因造成的,那就要根据纱线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1 初步判断布面横档与本公司纱线相关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对比法或色差仪检测法,来初步判断布面横档产生的原因是否可能与本公司生产的纱线相关。

  (1)如果布面横档是有规律性的,可将布面上横档较为明显的一个循环的纱线拆下来;如果布面横档没有规律性,就在布面上挑选一处横档较为明显的地方,将正常处和横档处连续拆下一组相邻的纱线(一般不应少于30根)。

  (2)将拆下来的本公司生产的纱线(如果是和其它公司或其它品种的纱线、长丝交织的,只需处理本公司生产的纱线即可)按次序将每根纱绕在一张纸板上,要求纸板上的纱线缠绕要紧密,厚薄均匀,表面平整。

  (3)将缠绕好的纸板放入标准光源对色灯箱中,在对色灯光下进行比对,如果这些纸板上的纱线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色差,那肯定就不是纱线原因造成的横档;如果这些纸板上的纱线有色差,布面横档就有可能与纱线有关,说明纱线染色不均或色光不一致,这时就需要对布面横档与本公司纱线的相关性进行确认。

  (4)如果有色差仪,也可以分别用色差仪检测出各纸板上纱线之间的色差(△E值),从而根据△E值的大小来判断纱线是否存在明显的色差。

  2 布面横档与本公司纱线相关性的确认

  如果纸板上的纱线在对色灯下可以看出色差,或经过色差仪检测存在色差,也不能确定布面横档就是由于纱线原因造成的,因为虽然纱线本身的重量不匀率、混纺比、纤维混合均匀度、捻度、条干、毛羽等差异会影响纱线的染色效果,从而造成布面横档,但原料吸色性能的差异、印染过程中着色效果的差异等原因也同样会造成纱线的色差,因此必须对产生布面横档的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最终确定造成纱线色差的责任是纤维生产企业、印染企业还是纱线生产企业。

  确认布面产生横档的原因,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从最大可疑性的因素入手,二是从最容易检验和排除的因素入手。

  从最大可疑性因素入手的优点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用时短、效率高,缺点是要求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迅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判断出产生横档的最大可能性的原因。

  从最容易检验和排除因素入手的优点是先易后难、逐条排除,适用于对横档分析经验较少的检验人员操作。缺点是针对性差、耗时长、效率较低。

  我们以第二种方法为例来说明确认过程。

  2.1 物理试验

  首先采用物理试验法来检测纱线的重量、条干、捻度、毛羽等指标之间有无差异,以验证布面横档是否是由纱线原因造成的。

  (1)对于针织布面来说,由于是每根纱线单独成圈相互串套的结构,因此纱线的粗细对布面纹路的影响较大,如果相邻两根纱线上粗细节的线密度差异达到20%时,就可以认定是纱线上的粗细节造成了针织布面的稀密不匀或云斑 [1];如果横条部分的布面与正常部分的布面拆下来的纱线,经测试线密度的平均偏差超过8%时,也可以认定纱线的重量偏差造成了布面横条。

  对由于纱线线密度差异或粗细节造成横档的布面,如果透光观察布面,就会发现有明显的厚薄、稀密不匀,有的地方透光性强,有些地方透光性弱。如果将布面平铺在桌面上观察布面有横档,而透光观察却看不出横档或透光性差异的部位与平铺时观察到的横档位置不对应,一般就不是纱线线密度差异或粗细节造成的。

  (2)纱线捻度直接影响纱线的紧密程度,从而影响染色时,吸收染料的速率和能力。一般而言,当纱线捻度差异达到10%时,就容易造成染色横档。

  另外,当捻度差异较大的纱线混织时,由于捻度不同的纱线“回扭力矩”也不同,往往会造成针织布的“扭斜”,见图1。

  (图1 针织布的“扭斜”)

  (3)纱线上毛羽的数量、长短及其分布的均匀性都会对布面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如果布面不同位置的纱线上毛羽的分布状态不同,会造成反光程度的差异和吸色性能的差异,从而严重影响织物外观的一致性,甚至会造成布面横档。据试验,当毛羽值(H)相差1以上的纱线混织到一起时,织物染色后就容易出现色差横档。

  2.2 化学溶解法

  如果经过试验,纱线的重量不匀率、捻度、条干、毛羽等物理指标都没有什么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确认纱线的混纺比、纤维混合均匀度等指标是否存在问题。因为纱线造成布面横档的原因,除了物理指标方面问题外,纱线混纺比差异、纤维混合不均匀等会影响纱线的吸色性能的一致性,这就需要采用化学溶解法来进行分析和确认。

  近年来新型纤维发展迅速,不断有新型纤维涌出,为此纺织面料中使用的纤维种类也越来越多,很多面料都是采用多纤维混纺纱线或纱线与长丝混织而成。在FZ/T01057.1~7—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这个标准的第四部分中,根据纤维的不同特性,详细地规定了采用“溶解法”来鉴别32种不同种类纤维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要求。

  2.2.1 用混纺纱线织造的面料

  分别剪裁一定面积的横档部分和正常部分的面料,烘干称重后,选用适宜的溶剂依次融解掉混纺纱线中的某一种纤维,根据融掉的各中纤维的重量和留下的各种纤维的重量,分别计算横档部分和正常部分的混纺比,用来判断是否是由于混纺比差异而造成的横档。

  一般来说,混纺纱线中各种纤维的混纺比差异应控制在±1.5%的范围内,否则就容易造成织物染色不匀而形成染色横档。

  2.2.2 纱线与长丝混织的面料

  从布面上剪下两块含有横档的样布,一块溶解掉纱线,另一块溶解掉长丝,对两块溶解后的样布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认造成布面横档的形成原因:

  (1)如果溶解后的两块样布上还都存在横档,且横档形态与溶解前面料的横档形态基本相似,那么原来面料上的横档很可能是由于织造或排纱错误、纱支用错等原因造成的。

  (2)如果溶解后的两块样布都没有了横档或长丝样布上没有横档而纱线样布上的横档变轻了或形态变化了,那么原来面料上的横档很可能是由于印染原因造成的。

  (3)如果长丝样布上的没有了横档而纱线样布上的横条依然存在且形态没有变化,那么原来面料上的横档就基本上可以确认与长丝无关,很可能是由于纱线的混纺比差异、纤维混合不匀、纤维特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4)如果纱线样布上的没有横档或横档变轻了,而长丝样布上的横条依然存在且形态没有变化,那么原来面料上的横档就基本上可以确认与纱线的关系不大,与染色工艺和纤维的料染色性能也没有多大关系,很可能是在织造过程中由于长丝张力不稳定、长丝本身的弹性差异、长丝本身的粗细有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2.3 还原法

  如果经过试验没有发现纱线方面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确认纤维或印染是不是存在问题。确认纤维或印染的问题可以采用还原法来进行。

  2.3.1纤维还原

  对于由于纤维物理特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布面横档的验证,可以采用纤维还原的方法来进行确认。

  根据验证的需要,从正常部位和横档部位的布面上各拆出几根纱线,将纱线解捻分离出适量的纤维置于载玻片上,加上一点透明剂(如甘油、无水乙醇等,注意不要带入气泡),盖上盖玻片,放在100-500倍显微镜法的载物台上观察纱线中各纤维的纵面形态;或采用哈氏切片器切制纤维横截面切片,将切好的纤维横截面切片置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透明剂(注意不要带入气泡),盖上盖玻片,放在100-500倍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纤维横截面的形态,与FZT 01057.3-2007标准附录B、附录C中各种纤维的纵截面和横截面形态进行对照,确认正常部位和横档部位的纱线中,纤维成分、混用比例是否有差异,或者纤维的成熟度、细度等特性是否有所不同。

  2.3.2 剥色还原

  对于由于纤维吸色性能差异、印染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布面横档的验证,可以采用纤维还原的方法来进行确认。

  剥色还原的方法就是通过还原剥色剂或氧化剥色剂的作用,破坏布面上染料分子的发色体系,使布面褪色或消色,从而进一步确认产生横档的具体原因的横档分析方法。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有保险粉和雕白粉;常用的氧化剥色剂有双氧水和次氯酸钠。

  (1)如果横档面料通过剥色处理后,横档消失或明显变淡,就说明布面上的横档很可能是由于染色不良或纤维的吸色性能差异等问题造成的。此时可以将剥色后的布面进行复染,如果复染后的布面不存在横档或横档与原来布面上的横档形态不一致,就基本上可以确认纤维和纱线本身的吸色性能没有问题,原来布面上的横档主要是由于染色问题造成的;如果复染后的布面横档依然明显存在并且与原有形态一致,就基本上可以确认布面上正常部位与横档部位的纤维吸色性能存在差异。

  (2)如果横档面料通过剥色处理后,横档依然存在,就说明布面上的横档不太可能是染色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的,很可能是由于纤维本身的特性差异(如吸色性能、色度、白度差异)等问题造成的。

  来源:中国纱线网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