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机梳理区纤维运动的主要特点:锡林针布抓取并携带纤维,与周边的梳理元件进行不同功能的预开松、精细梳理、交替分梳、整理,实现对纤维分离和杂质排除,最终达到充分分离伸直的效果。因此,纤维层的重量、密度、结构直接影响针齿对纤维的握持能力、纤维吸放性能和纤维受梳次数,对梳理作用有重大影响。 纤维在锡林及盖板等针面上的分布不同:盖板上纤维层较厚,而且前区盖板上纤维层比后区沉入稍深(盖板顺转);锡林上的纤维层多处于针尖位置;因盖板针齿握持纤维成棉须状态,每块盖板花头部厚、尾部薄,尾部有一部分纤维与下一块盖板花相连;锡林、盖板纤维层均因梳理而呈现方向性,锡林上纤维弯钩以前弯钩居多,盖板上、道夫上则以后弯钩居多;固定盖板纤维的梳理是拖梳,其对纤维的控制相对较弱。由于盖板和锡林、固定盖板分别握持纤维,形成不同的分布状态,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转换交替分梳,其间纤维的厚度和形态不断发生变化,针布状态和控制纤维的能力以及纤维在某一个针面上的失衡均会造成揉搓,影响梳理和安全。
联系实践分析:高产梳棉机造成火警的起火点主要是成团的紧棉、死棉,成团死棉紧棉的出现主要与梳理区的梳理因素有关,原因是梳理区的纤维控制能力弱、针面负荷过重、工艺隔距走动以及纤维转移不及时、金属针布与纤维反复摩擦发热形成阴燃,后转出梳理区时被高负压吸风吸走,进入压紧器内,形成火警,处理不及时造成事故或者火灾。
梳理区的盖板踵趾面磨损是造成工艺隔距走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踵趾面磨损快,造成工艺走动形成火警。盖板铁骨踵趾面与曲轨组成一对梳理摩擦副,如果踵趾面磨损,会造成曲轨面的磨损,减少锡林和盖板间的隔距,造成锡林盖板接针,诱发安全事故。因此,盖板铁骨或者铝骨踵趾面一般控制在3.2 mm±0.2 mm,过大加快曲轨的磨损,过小加快踵趾面的磨损,任何一方磨损加剧都会造成火警的隐患。
金属材质不同,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隔距偏小,纤维揉搓形成火警。目前梳棉机墙板的材质有铝材和铸铁两种。铝合金件热膨胀系数23.8,铸铁件热膨胀系数10.2。温度在18 ℃左右冷车时,隔距必须做大,锡林刺辊高速后3 h~4 h,导致材质的吸热增加,使梳棉机的隔距减小0.03 mm~0.05 mm,如果隔距过小,就会接针。
靠针布角度控制不住纤维,纤维释放能力过强造成揉搓,形成火警。如果针布锐度差,角度变大控制纤维能力弱,会造成纤维在针面间转移的次数增加且不受控制,进而盖板针面的负荷层加剧,这会造成纤维在锡林和盖板间揉搓成棉束,进而引发棉团摩擦起火造成火警出现。
针布配置过密针面负荷过重造成火警
针布过密,针面负荷层过重造成纤维揉搓,形成火警。针布过密后控制纤维的能力增强,且针齿的容纤量不够,在梳理过程中,转移的次数增加,针面的负荷加剧,此时转移的能力不够时,出现针面负荷过重,造成纤维揉搓引发火警;特别是在两个针面都较密的情况下,定量重、速度高、转移能力差时更容易出现。
弹性针布是辅助针布,对盖板转出的废花进行清理,如果清理盖板废花的抄针高度差异大,会造成针布与防护罩摩擦造成火警。过高时,与防护罩摩擦造成火警;针高矮时,纤维和杂质不及时被清理,在剥取抄针和转移抄针之间揉搓,造成摩擦起火。
梳理隔距偏紧摩擦发热引发火警
梳理区采用紧隔距,可使针齿刺入纤维深层、接触的纤维多,纤维被针齿分梳或握持的长度长、梳理力大,两针面间转移的纤维量多,浮于两针面间的纤维少而不易被搓成棉结。所以,紧隔距可以得到“强分梳”效果,使成纱棉结少而小,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紧隔距,会造成针面负荷过重,转移不及时会造成摩擦发热,出现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