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市场原料 | 统计集群 | 纺纱织造 | 品牌推荐 | 人力资源 | 标准与检测 | 非棉与展览 | 节能环保 | 协会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非棉与展览->新型纱线与面料
会变色的“智能纺线”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着条纹围巾的人在等车,每隔一分钟,围巾上的条纹就消失一条;或是这样一件衣服,它上面的标语能自动更换成穿戴者的 Facebook 状态;又或者是这样的一条裙子,能让穿着者自行决定当天的颜色和图案。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将 T恤连接至穿戴者的 Tinder 账号,当靠近某个想“向右划”的人时,衣服的颜色就会出现细微的变化,甚至还可以直接将手表织进衣服的袖口。

上述情景并不是某部科幻电影的场景。据 Fibre2Fashion 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和 Google 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小组 Project Jacquard 的研究人员合作发明了一项名为 Ebb 的电脑织物技术,基于这项技术,他们制作了能改变织物图案,会变色的“智能纺线”。

这个研究团队的队员包括:信息学院博士生 Laura Devendorf、Noura Howell,信息学院、新媒体中心助教 Kimiko Byokai 等。艺术家、设计师、拥有计算机科学和视觉艺术双学位的 Laura Devendorf 是本次研究的主导者。她主要研究能支持人类创意的设计机械。Howell 则研究信息表示的重要性,情感系统的设计、亲密关系和人机交互。

研究人员解释道,之所以命名为 Ebb,是因为“颜色变化时的图像就像是潮涨潮落,不同于快速变化的传统屏幕。”该学院在其网站上表示,这种智能面料可以用于制作颜色或图案动态变化的服装或其它纺织品。

Ebb 的核心技术是涂有热变色颜料的导电细线,当细线通电后,颜色会随着电荷的变化而变化。在项目研究之初,团队用这种智能纺线制作了七款钩针编织品和纺织品布样。

研究团队在今年的人机交互大会(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Conference,简称 CHI)上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最佳研究报告奖(Best Paper)。CHI 大会的赞助商为 ACM SIGCHI(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谁想穿一个电脑显示屏在身上?人们对计算机化服装有何看法?研究团队采访了包括五名时装设计师在内的 17个人,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最初,不少人怀疑 Ebb 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电脑显示屏。一位受访人表示:“我不想穿一个显示屏。”另一位表示:“我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会发光的东西。”

这一概念也不经让人想起内置了发光二极管的服装:“闪闪发光的圣诞节毛衣、小朋友走路时会发光的鞋,或游乐场和嘉年华常见的 LED 发光帽。”但 Ebb 不是一个会发光的屏幕,只是面料能变色。在感受过样品之后,不少受访者改变了最初的看法。一位表示:“摸起来更像是衣服,而不是塑料。我觉得它更亲和,也更容易接受。”

不少受访者很喜欢 Ebb 的渐变式颜色变化。受访的设计师 Gemma 表示:“喜欢这种幽灵般闪闪烁烁的热变色。”另一位发现这些样本“更能适应周围环境,而不是引人注意。”另一位表示:“图案缓慢的出现,能让信息展示带有‘禅意’。”

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受访者认为:使用 Ebb 能让人出其不意,让人与人的交流更有乐趣。比如,可以这样和对方搭讪:“一分钟前,你的裙子不是蓝色的吗?”或者“在你肩膀上那个条纹怎么消失了”?

Project Jacquard 是一个在看似普通的面料中设置传感器和反馈装置的平台。该平台的应用包括:将高科技导电纤维织入面料,放入微型电脑元件和反馈装置(如 LED 或触觉反馈),以及可用于交换数据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如与老牌牛仔服装公司 Levi’s 合作的智能牛仔面料。

伯克利信息学院表示,基于 Ebb 技术的服装近期还不会出现在商店中。尽管 Project Jacquard 探索了众多可穿戴式数字技术的应用方法,当前的技术还不能广泛应用。但对 Ebb 的研究,有助于激发创意,了解人们对数字化服装的看法和感受。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网最新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京ICP备14037240号-1 公安备案号: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朝阳门北大街18号7层 邮编:100027 邮箱:ccta_bgs@126.com
电话:010-85229649 010-85229419 传真:010-85229649 2010 版权所有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